2016|未來大人物——詹敬農(教育)

詹敬農

教育領域 / 29歲

  • 「桃園市復興區介壽國中」教師

政大中文系畢業的詹敬農,成長過程還算順遂的一群,幾乎夢想什麼,就一定能達到。直到這個台北來的老師,來到桃園復興山上,山上的孩子對未來缺乏想像、對自己缺少信心,沒有目標當然就沒有學習動機,他們不打算多做嘗試或努力,便準備安於打零工的一生。這讓向來勇於嘗試的她很錯愕。

在角板山巔的國中的這些日子,詹敬農每天往返台北與桃園復興山區之間,有時候下課還得課輔到晚上,但她從不喊苦。三年來,她帶進了不同專業領域的人士,進班分享經驗,開啟學生對未來的想像,她也引進「待用課程」,帶孩子化夢想為實際行動。她的國文課一改傳統上課方式,與學生一同睜開眼睛、感受身邊的「美」,把考卷化為有趣的闖關遊戲。她做的一切,只希望讓這些學生,開始相信自己,一如她對他們的深深相信。

大人物的相關報導

拒絕放棄人生 詹敬農:山上學生不是只能唱歌跳舞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偏鄉孩子不是課業差,而是放棄學習。」詹敬農兩年前到復興山區任教,發現原住民學生因為缺乏資源,遇到困難就放棄。她邀請專家上山分享體驗、心得,打開學生視野,盼他們勇敢追求不同的人生..

介壽國中詹敬農:要當老師,就到需要我的地方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阿弄老師畢業自政治大學中文系,今年不滿三十歲。她在出版社做過繪本出版而對教育產生興趣,準備出國進修期間,應徵上介壽國中國文代課老師。「偏鄉」學校是她的第一志願,「要當老師,就到需要我的地方。」..

來到偏鄉的「台北老師」最後終於懂了:「原來他們不需要同情,而是嚴厲的幫助。」

資料來源:關鍵評論網

一年前,他跟所有人一樣帶著同情前來,聽見學校師長直接的訓話還會不捨,覺得怎麼對孩子說話那麼直接。一年之後,「原來他們不需要同情,而是嚴厲的幫助,」他說,「他們都知道自己有問題,更需要有人告訴他們要擔起什麼責任、怎麼擔起責任。」

【特別企畫】自己孩子的教育自己救

資料來源:新新聞

有網路平台設計「待用課程」,並媒合老師,經由民眾捐助,讓課程成形。有基金會為偏鄉培訓課輔家長,不再是只拿錢補助,或進駐兩、三年就離開。一群教育工作者默默在體制外努力,讓孩子不會成為制度下的犧牲者..

這節國文收起課本,不愛上課學生也搶舉手發言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有一陣子,我身上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導致我意志消沉,意興闌珊。當時正要上國文第五課,新詩選。我踱步進教室,「走,這節課去圖書館,一人找一首新詩。」我宣布,「不能亂找噢!你選什麼樣的詩代表著你是什麼樣的人。」我「威脅」他們,擔心有懶人直接抄下他看到的第一首新詩..

大人物的相關影片


提名時間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