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未來大人物——趙欣怡(教育)

趙欣怡

教育領域 / 35歲

  • 「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理事長

趙欣怡因從小的生長環境,讓她強烈感受到生長於偏鄉與弱勢族群的艱辛,喜歡藝術也學習藝術的她,常透過藝術創作與展演來表達各種社會現象與環境議題。她長期專研視障美學教育研究領域,探討國內目前教育體制中,比較少人討論的特殊美術教育,並創立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

除了學校的實務工作,她還協助國內美術館、博物館、教育基金會等推廣視障者美術教育外,並運用她的專業,發表國際期刊、論文,改善視障者藝術教育環境與課程資源,來推動文化平權的理念,她始終相信,給予視障者美學創作的機會,就能讓視障者探索自我多元潛能,進而改變社會對弱勢者的觀點,並尊重每個生命個體的價值與能力。

大人物的相關報導

一月藝鼠--『從心,看見世界』:為視障者築一個藝術夢

資料來源:heyevent

雖然視障者只佔了台灣人口的四千分之一 但他們需要這個社會給予他們看見藝術的機會..

Art for all, art from all 藝術無障礙:散播非視覺美學種子

資料來源:slideshare

臺灣社會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態度長期建立在漠視障別能力與機會,尤其視障者經常被認為無需接受視覺藝術刺激或教育機會,如此現象不僅嚴重違反藝術文化教育平權的理念,也讓社會處於無法包容與不夠友善的現象..

視障美術教案分享─看見視障美術教育的發展契機_文/趙欣怡(

資料來源:pixnet

國內少數視障者的美術創作經驗來自於少數教育資源供給,甚至由於視障+全盲的錯誤觀念,讓許多中度視障或弱視者從小便被剝奪了美術教育的機會,而僅能選擇開發聽覺或其他感官的專長。然而,即使先天全盲的兒童,也絕對有其接觸美術創作的必要性,由於教育本質講求五育並重,而美育的訓練並非僅著重於視覺圖像或訊息的接收,更包含觸覺能力與空間認知的表現力,同時更滿足學習心理上的滿足與自信。因此,視障者學習視覺藝術創作活動除了與明眼者一樣能充實在美學教育經驗,間接訓練視障者在數理邏輯方面的思考力,以及視障者生活自理之能力..

「看 見」。微光美學創作展覽計畫 (Seeing Light through Touch)

資料來源:project-imagination

「藝術」是屬於每個人都該享有的機會;而「創作」則是每個生命與生俱來的能力!然而視覺障礙者經常被忽略,甚至被認定不需美術教育,因而長期難以透過藝術認識自己,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想法。雖然近年來,視覺障礙者對於藝術創作的追求隨著文化平權意識抬頭逐漸有了嘗試機會。然而,從事近十年視障美術教育的我期待著讓更多人相信視障者也能成為藝術創作者,將藝術作為未來職業發展的可能..

大人物的相關影片


提名時間結束